江西營商| “跨省通辦” 不斷升級擴容 異地辦事告別“山高路遠”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5月14日 | 制作: 嚴佳成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陳遠路
“這項政策真是太好了,原來半個月才能辦好的事情,現在兩天就解決了!現在辦事又方便又簡單,大大節省了我們老百姓來回的車費及往返的時間!”日前,身處廣州中山的江西籍羅女士對宜黃縣政務服務中心住房公積金窗口連連稱贊。原來,羅女士想要提取在宜黃縣交的公積金在廣州中山買房,本以為要跑回老家宜黃才能辦理,通過電話咨詢得知這一業務已經實現了“跨省通辦”,羅女士在工作人員指導下第二天便辦理完成了相關業務。

南昌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張世忠副局長代表南昌市在福州市簽訂五省六市政務服務協議
通辦業務受理、通辦業務審核、通辦結果送達——隨著我省“跨省通辦”朋友圈不斷“升級擴容”,無論身居江西省各地還是遠在異地,企業和群眾異地辦理業務將越來越方便。
“朋友圈”不斷擴大
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擴大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范圍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的意見》,我省各地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不斷擴大“跨省通辦”事項范圍、提升“跨省通辦”服務效能、加強“跨省通辦”服務支撐。
以南昌市為例,4月27日,南昌市在參加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與福州市、濟南市等五省六市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南昌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朋友圈”版圖再擴大。
南昌市與五省六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朋友圈包括福建省、山東省、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六市指福州市、青島市、濟南市、昆明市、貴陽市、成都市。本次合作中,南昌市梳理出317項高頻“跨省通辦”事項清單。下一步,將事項清單上江西政務服務網、開設“跨省通辦”專欄,集中展示“跨省通辦”事項和流程。線下則開設“跨省通辦”服務專窗,安排專人收取申辦材料,并提供代辦指導、快遞送達等服務。
據了解,南昌市在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方面的嘗試始于2021年11月。從與佛山市簽署合作協議開始,明確雙方通過全程網辦、代收代辦等方式,在全省率先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打破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壘。2022年完成廣東省七市(廣州、深圳、惠州、中山、東莞、佛山、珠海)及長江中下游省城市合作,青海省西寧市、江蘇省揚州市也在2022年地完成異地通辦工作。今年3月份繼續與陜西省西安市簽訂政務服務事項協議,在此次簽訂協議前已完成10省18市政務服務合作,南昌市“跨省通辦”版圖拓展為14省23市,為企業群眾異地辦事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辦理事項愈加豐富
“2023年已辦理高頻事項‘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業務225件,‘異地就醫結算備案’業務97件。”5月12日,龍南市營商辦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該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開展了與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市增城區、深圳市光明區、江門市蓬江區、福建省長汀縣五地的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跨省通辦”合作協議簽約,就12個部門182個事項建立了政務服務區域合作機制。此外,該市公安局開展了與福建兩省新生兒入戶“閩贛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實現了五項高頻戶政業務和戶籍類證明業務的“跨省通辦”;該市楊村鎮人民政府與河源市人社局開展了醫保繳費證明等業務的跨省通辦、結果互認的區域合作試點。
新余市渝水區營商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們與山東濱州市惠民縣,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鼓樓區、晉江市、長樂區,貴州省貴陽市簽訂了跨省通辦協議,目前正在與湖北黃岡蘄春縣對接。”據悉,該區按照“先易后難、高頻優先”的原則,統一“跨省通辦”“省內”事項辦事流程、辦理要件、材料等清單要素,建立事項清單動態調整與完善機制。
渝水區共梳理“跨省通辦”高頻事項清單72項,其中,高頻業務包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退役軍人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傷異地居?。ň歪t)申請、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殘疾人證遷移等。
在九江市共青城市,為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有效解決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來回跑”等堵點難點問題,該市組織梳理了35項“跨省通辦”事項清單,258項“省內通辦”事項清單,有效滿足企業群眾異地辦事需求。

共青城市行政審批局“跨省通辦”窗口
“我們和瀏陽市、宜章縣簽訂了‘跨省通辦’協議,共涉及到103項事項。”萬載縣營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萬載縣在“跨省通辦”業務中的高頻事項為:城鄉居民社會保險費申報、異地就醫結算備案,數據分別為237筆和142筆。
開展“異地代收代辦”
記者了解到,我省各地為推動“跨省通辦”業務辦理更加便利,紛紛推出創新舉措,提升服務效能、優化辦事體驗。其中,多地推出“異地代收代辦”。
“以前,要調取新余市渝水區企業的注冊登記基本信息資料,要去企業屬地的行政服務中心申請辦理,路途遠、耗費時間長,萬一材料沒帶齊全就更麻煩了。”鐘先生說,“異地代收代辦”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據了解,渝水區通過收辦分離的形式,打破屬地管理限制,申請人可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置的“跨省通辦”服務窗口提交申請材料,窗口收件后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身份核驗,通過郵件寄遞至業務屬地部門完成辦理,業務屬地部門寄遞紙質結果或網絡送達辦理結果。雙方之間已明確收受條件,協調核驗等等方面的職責職權。
“完善免費郵寄管理機制,用‘快遞跑’取代‘群眾跑’。”共青城市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暢通“異地通辦”郵政寄遞和幫辦代辦服務,聚焦企業和群眾普遍關切的異地辦理事項,成立共青城市紅色小贛事幫代辦隊伍,推行無償幫辦、代辦、陪辦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錯時、延時服務,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助力“異地通辦”。
日前,在景德鎮市浮梁縣,張先生就享受了“異地代收代辦”帶來的便利。張先生在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通過“跨省通辦”辦理殘疾人證到期換證業務,同安區工作人員在全國殘聯信息化服務平臺上傳完材料后,當日提交至浮梁縣行政服務中心殘聯窗口,工作人員經過對材料的審核,給予制證。但制證過程中發現缺少照片,窗口工作人員便加了張先生微信,拿著張先生發來的電子證件照去照相館洗照片。最后,工作人員將制作好的證件以快遞的形式寄到張先生的居住地址。
企業群眾紛紛點贊
“以往跨省、市遷移戶口要在遷出地和遷入地來回奔波至少4次,現在一個地方一次申請就能辦結,不用來回跑,既省時又省力,也為我省去了一大筆開銷。”南昌企業家毛女士感慨地說,互聯網時代政府辦事真是高效,老百姓也越來越省心了。
戶籍窗口是便民服務“小窗口”,群眾心中“大民生”。自“跨省通辦”業務開通以來,我省各地收到群眾紛紛好評。
近日,龍南市武當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葉先生的電話,稱其在廣東務工,因工作關系在惠州市長期居住生活,為方便其小孩上學,需要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武當派出所戶籍民警接到該申請后,立即與其所在地派出所聯系,確認葉先生符合“跨省通辦”的條件,在取得準遷證、遷移證等相關信息后當天就為其辦理遷移戶口的手續。葉先生稱贊道:“以往跨省、市、區遷移戶口都要來回奔波,算上往返周期和申請周期最短也需要花上一周的時間和近千元的車費,現在一個地方就能辦理辦結實在太方便群眾了!”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審核:金路遙
值班編委:黃廉文